凛冬将至?五大现象揭示楼市变局,我们或是最后一批购房者
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,正上演着一场冰与火之歌。一方面,救市政策频频出台,各地纷纷解除限购,降低房贷利率,减免购房税费,力度空前。然而,这些政策的刺激效果却如同昙花一现,未能扭转颓势。各地楼市依旧寒意袭人,整体呈现“量价齐跌”的下行趋势。
面对这一诡异的景象,一位90后购房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警示:“大家有没有发现?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浮现出五大现象,或许我们正在成为最后一批房产接盘者。楼市风向已然转变,希望大家能够认清形势!”
那么,究竟是哪五大现象,让这位年轻人发出了如此悲观的论断?
一、观念之变:更多年轻人选择“轻”生活,租房成新时尚
展开剩余76%《2025年中国青年居住观念调查报告》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趋势:在25-35岁的城市青年群体中,执着于“必须买房”的比例已从2020年的78%骤降至2025年的42%,而选择租房的比例则从15%大幅攀升至36%。观念的转变,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,正悄然改变着房地产市场的走向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背负沉重的房贷压力,他们追求更自由、更灵活的生活方式,租房成为了他们的首选。这种选择的背后,是年轻人对生活态度的重新审视,也是对高房价的无奈妥协。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商品房市场的需求或将因此萎缩,房价长期下行的趋势难以逆转。
二、人口结构之变: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,购房主力军正在消逝
毋庸置疑,中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。截至2024年底,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高达2.96亿,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大关。与此同时,年轻人口数量却在逐年减少。90后有1.7亿人,00后仅有1.45亿人。这就意味着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产,不再需要购房。而城市中的年轻人,也大多可以继承父辈留下的房产,购房需求自然降低。未来,刚需购房者数量将会越来越少,这无疑将给房价带来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。
三、供需结构之变:保障房加速入市,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
早在2024年,我国决策层就已明确提出,将在未来五年内,投入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,平均每年120万套,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。可以预见,未来共有产权房、廉租房、公租房等各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将加快入市步伐。届时,中高收入群体可以选择购买商品房,而低收入群体则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。市场需求的分流,无疑将加速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进程,改变原有由商品房一统天下的局面。
四、税费政策之变:房产税试点扩围在即,持有成本或将大幅提升
房产税,这柄达摩克里斯之剑,正悬在多套房持有者的头顶。2024年10月,高层宣布将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,从上海、重庆等地推广至更多城市。根据已公布的政策细则,房产税将按照房产评估价值的0.5%至1.2%的年率征收,并对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实行累进税率。一旦房产税全面开征,无疑将大幅增加多套房持有者的成本。届时,各地二手房的挂牌量或将迎来井喷式增长,甚至可能创下历史新高,进一步加剧房价下行的压力。
五、价值认知之变:房价收入比严重失衡,投资属性亟待剥离
高企的房价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巨大鸿沟,早已是不争的事实。在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,房价收入比高达40,而在二三线城市,这一比例也达到了20-25。这意味着当地居民需要不吃不喝数十年,才能拥有一套普通商品房。相比之下,西方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普遍在6-7左右。显然,国内各大城市的房价已经严重脱离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。未来,房价逐步去泡沫化、去投资化,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,回归其居住属性,将是大概率事件。
面对以上五大现象,房地产市场的风向已经悄然改变。告别过去过度繁荣的时代,楼市正步入一个长期调整的阶段。其最终目标,是将各地高企的房价逐步引导回归居住属性。与此同时,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导向,也从过去的“促进发展”逐步转向“防范风险”。 这或许意味着,一个以“稳”字当头的房地产新时代正在到来。
"
发布于:云南省宏赢策略-配资公司对个人损失大吗-配资网首页-股票配资靠谱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